在当今中国崛起之际,中国文化也开创着新的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对五千年宝贵文化遗产库存重新盘点,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腾飞,非但符合政府文化发展策略,同时在中国文化发展上也将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章。
中国画的教学模式大致分为学院教学及师徒教学。师徒教学虽然尊崇着中国传统古法,然在规模及人才选拔上的局限性也是客观的,而学院教学有着广泛的择才途径,迅捷的培训效果及宽广的成才机率。学院的中国画教育一直沿革着西方教育方针,无疑破坏着中国画学习者观察世界的眼睛,颠覆着中国传统审美标准,改变着中国画的发展途径,使中国伟大的绘画传统堕落为西方艺术的一个支流。因而挽救教育便是挽救文化。
80年代初,叶浅予先生恢复工作担任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主任。他将毕生致力于中国画教育的经验,用于修正革新当时学院体系的中国画教育,使已经沦为西方教育理念的中国画改良主义在真正意义上得以拔乱反正。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本土的,中国式的学院意义上的中国画教学模式。无疑成为中国画在学院教育体制内的一次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重大革命,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遗产。
一、人材选拔
叶浅予先生的教学理念是山水、花鸟、人物三者并重,书法、篆刻、诗词三位一体,为受教育者打造纯粹的中国画理念。首先在招生上实行中国画系自主招生,改变僵化的以西方素描、色彩为标定的招生办法。以线描速写作为重要衡定标准 ,发现考生的艺术感觉,同时重视考生创作的灵光一现。这种客观明确的人才选定,无疑对日后的人才培养及教育成效起了关健作用。
叶浅予教学实验班(央美80级)正是秉承着叶浅予先生的教学理念开枝散叶,成为叶先生预期的那样“培养的是二十年以后的人才”。
80级叶浅予实验班共计十人,以统计学理念,除身体因素及个体原因,列表如下:
姓名 |
担任职务 |
宋唯源 |
原央美教授、美术教育家、自由艺术家 |
陈平 |
央美教授、国画院院长 |
刘金贵 |
央美教授、工笔人物专业主任 |
陆燕 |
央美教授、工笔人物专业导师 |
李铁生 |
央美教授、山水专业导师 |
许俊 |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
丁斌 |
央视片头设计师 |
李继伟 |
旅德自由艺术家 |
以上表格仅以外在表象截取,便可见央美80级一斑,其成就及影响力可圈可点,成绩斐然,恕不在此文所述之列。
二、教学课程安排
1.山水、花鸟、人物并重
鉴于国画系教学长期以来,依西方教学模式专业分科,致使学生视野狭窄,思维束约,导致学生创造力日益下降。更危险的是,将学生的眼睛培养成为一双西方人观察世界的眼睛。
西方绘画以素描为基础,体量关系是其研究的主旨。他们通过光影表达物体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当然西方素描也不乏以线来表现物体的,但也是所谓“线是面的总结”,其根本思维方向并无变化。
中国绘画是以书法为基础的诗意性绘画,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及天马行空的表达。客观世界仅仅是舒发内心情感的外在导引,因而客观世界的物象在中国画家的眼里有时是“无中生有”,有时是“视而不见”,故此中西方绘画无论从理论上、审美上、观察方法及表现手段上都是天壤之别的。
叶浅予先生强调,山水、花鸟、人物并重,便是使学生一开始便对中国绘画有一个总体认知,真正体悟到中国画的韵致之美,呈现出纯粹的中国画概念,第一次在学院派教学中摆脱了西方教学对中国画的桎梏。这与潘天寿“中西绘画拉开距离”不谋而和。
2.书法为基础,线描作表达
叶浅予的教学体系中书法课常态化当其特质。
中国书法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它诞在世上便足以与世界上各个时期的顶尖艺术相媲美。书法不仅是绚烂的艺术精华,也早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书画同源"贯穿于中国画的血脉之中。书法的节奏感、流动性、变幻方式始终影响着中国绘画,书法用笔也成为中国绘画的判定标准。
以书法用笔为标准的线描更成为中国画的造型准则。线描以主观意识,质感表现、空间处理,自觉不自觉的使学生远离了西方绘画的世界。
3.速写培养艺术感觉
叶浅予先生是中国艺术史上最著名的速写大师, 他的速写作品逾十万计。速写是记录生活的最便捷手段,它快速有序的记录生活的同时也使艺术感觉迅速提升,这是照相术所远远达不到的,随着人年龄的增加,艺术感觉日趋消退,而速写却是使艺术感觉永葆青春的良药,同时,也成为文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手段。
4.全面性临摹课程
叶浅予先生在教学中对临摹课的安排比例也远远超乎国画系历届的安排。
临摹课不单是从古代优秀作品中学习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临摹改变艺术世界观。中国古代绘画的学习都是从临摹入手。中国的艺术发展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虽然各个朝代都无可避免的打上时代的烙印,然其主脉连绵不绝,这与对前人的临摹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连。继承与发展这个时代的主题,在叶浅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中得到了有机验证。
5.博物馆学习和古迹考察
叶浅予先生的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视艺术考察。对中国古代存留文化遗迹的学习、认识、提升至改造艺术观的高度。无论是古代石窟,古代壁画,古代建筑乃至博物馆收藏都成为校外课堂。
中国古代艺术不是孤立发展的,它首先是在一个统一的审美前题下有序进行的 ,无论绘画、雕塑、音乐、陶瓷、建筑等等都莫名的贯穿于一条主线,因而产生出中华文明的特殊艺术语言特质,并闪现出独具魅力的文化光芒。因而叶浅予先生的教学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在学生心底打上中华民族文化的烙印,彰显出中华民族之风骨。
三、诗词的植入与诗意的艺术
叶浅予先生首次在中国画系推出诗词课程,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意的中国、诗的艺术,诗的情怀。中国画一直蒙养于诗性中。“诗书画印”构成了中国绘画重要因素。在学院中开设诗词课程,除却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要素,提升对古典绘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诗词的学习,开发学生对美的热望。
激活人对美好的善念。追求高雅,追求真挚,净化心灵,“真善美”成为叶浅予诗词教育的本体,并以此涵盖其余各个专业课之中。
中国诗词有着无限的辉煌和古老的发展史。它未因古老而消亡,却因时代的更迭而产生出新生命。中国绘画蒙育于诗境中,几千年来未曾改变。从未有哪一个国度能够赋于艺术家一颗诗心,并将这诗意的感悟、诗意的美好,诗意的浪漫幻化于艺术作品之中,这对于整个西方艺术界而言是难以置信的。
四、注重学术思想及论文审阅
毕业论文应是学生对整个学习阶段的理论性总结,主张学生从感性的认识提升到理论支持,无疑奠定着一个艺术家一生的发展轨迹。亦或是提出疑问并在日后的努力中寻求答案。因而艺术思想,艺术观念已不再是空泛的名词,它真真切切的落实于每个学生的艺术实践中,从而设定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毕业论文是艺术思想的萌芽,是将来艺术长青树的发生点,对这萌芽的关爱及呵护应该成为艺术传播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不愧称为“艺术园丁”。
五、导师配备
“艺术园丁”既是种植者又是传播者,这对将来的人才产出关乎甚重 ,叶浅予先生亲自为80级实验班精选教师队伍,以成就新时代的艺术人才。以下粗计列出(姓名不计先后)
学术带头人:
叶浅予 蒋兆和 李可染 李苦禅
田世光 刘凌沧 陆鸿年
专业导师配备
姚有多(水墨人物)
卢沉 (水墨人物)
梁长林(水墨人物写生)
王定理(壁画临摹)
黄 均(古代工笔人物)
蒋采萍(现代工笔人物)
李少文(人体结构体现)
陈伟生(解剖学)
曾善庆(色彩研究)
花鸟专业导师配备
金鸿钧(工笔花鸟)
许继荘(工笔花鸟)
高冠华(大写意花鸟)
郭怡琮(小写意花鸟)
张立辰(梅兰竹菊)
焦可群(大写意花鸟)
山水专业导师配备
陶一清(山水临摹)
黄润华(山水写生)
李行简(山水创作)
贾又福(山水创作)
书法诗词导师配备
张伯驹(诗词讲解)
吴味谆(诗词创作)
梁树年(书法篆刻)
王镛(书法篆刻)
结语
叶浅予教学体系是中国画学院派教学之重要文化遗产,是一个时代的创举,它有别于以往以西画模式改良的中国画教育,又有别于古代师傅带徒式的私人传播。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它的成就和意义是空前的。
叶浅予先生自已说:“中央美院建立后着重强化创作课,国画系以人物为主,山水花鸟为辅,创作独立成课,内容以年画,连环画为主,如此一来,把技法与创作有机结合的体制全部打碎,却没有一条新的结合途径,国画系的教研工作对此分割现象也无能为力”。叶浅予先生正是看到了学院体系中中国绘画教学的弊病,很早便立志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的教学改革,他主张“推陈出新”但要有陈可推,才能新可出,没有陈就没有新。对传统的学习和对技术的掌握,成为挽救中国画的当务之急。
叶浅予先生认为:强调明暗面的素描和国画线描造型有矛盾,质疑中西方绘画相结合的道路,希望坚守一条纯粹的有着中国自已民族气派的艺术之路。他重建中国画系,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他提出的“传统、生活、创造”教学三原则,正是“知行合一”的文化精神,在学院中国画教学中的展现。
最后引用一段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束:“叶浅予先生桃李满天下,现今众多优秀的中国画人才都是他苦心培养的成果,他为中央美院的建设和中国美术教育事业长期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今天我们在这里深切的怀念叶浅予先生,回顾他多才的艺术道路,刚毅的人生信念,渊博的学识风范,谦逊的师德言行同时更是由衷的希望先生的艺术精神世代相传。”
——2017年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