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书法不是艺术》---宋唯 ◇ 宋唯源山水 ◇ 宋唯源 临 石涛山水书法小

徐同喜:我为国宝添传奇

来源:未知 | 2015-11-20 22:13

创作中的徐同喜

徐同喜的嵩山国画石

到今天为止,我打算《同喜全息山水画选》不准备请人作序,我要自言自语。因为我画的全息山水显然与传统山水画有一墙之隔。同时我认为,我可能更了解石头、 石头画、石头山水画……她的源和流、来与往,以及每一个画面的选择,我都是从行胜于言中做到了青出于蓝。从发现石头、选择石头、搬运石头、抢占石头、裁切 石头、打磨石头到加工石头……这其间可以说耗尽我的心血、汗水和泪水。时至今日,我时常会在石头山水画前久坐,她依然会让我怦然心动和热血沸腾,我对着石 头研究画山水的方法,重新认识 “与其师人,不如师诸造化”的道理,相信以大自然为师,能够画的更为传神。正如我的绘画作品标题:“嵩山偶遇国画石,只认苍天是吾师”。

全息山水画的诞生有前因也有后果,这其中经历的辛酸和痛苦、磨难和煎熬是常人无法理解的,这一切构成了一个个动态的影像储存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活态 的山水画卷。这其中的是是非非,有时真的一言难尽……当然收获的喜悦也曾让我彻夜难眠,这样的过程我相信没有第二人选。山水画是我学习美术的第一口奶,如 今伴随我的创作也有十几个年头,几年前当我于大雄山写生途中发现嵩山奇石那一刻起,我认为这是泄露的天机,她才是中国山水画的真相。

徐同喜的嵩山国画石

古往今来的先贤同道们为了革故鼎新,围绕名山大川以大观小,来进行写生、归纳和创作……为后人留下一幅幅道法自然的宏观世界。我对着嵩山国画石仔细端祥, 那以小见大的纹路,其实是一个微观的宇宙。同样折射出中国山水画创新的思路,她是大自然创始之初的原始形态,她是大自然的微缩景观,她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 崭新通道……那无言的大美,让我心生欢喜,我明白了中国山水画创新的奥秘,那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力量,暗示着巨匠自有天启的道理……

      在勾、皴、擦、点、染之间,历代山水画家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当代中国,谁能试写传奇?应该还是一个未知数。针对中国山水画创作,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 认知,坚持多年的实验水墨经历,使我对水墨向外扩张和渗透的过程甚为着迷,那是中国文化活态的审美结构,具有大美的内涵。实际上,在创作中的似与不似,是 水和墨斗争的过程,是一种抽出本质形象的过程,是一种意境升华的过程。所以说真正的大美应该是浑然天成。

五彩国画石是嵩山奇石中的极品,也是我的至爱。近几年,我一直想把传统五彩运用到全息山水画的创作中,也一直试图用赤、黄、青、白、黑五色来更新画面,以 期利用色彩的微妙变化达到水墨渗化的效果,使之同样具有气韵生动的审美境界。今天我做到了,她成了中国山水画在新时期诞生的新品种。与此同时,我更新了绘 画的工具和材料,实现了最初的创想和阶段性的目标。常言道:“美石为玉,奇石为宝”,而中国山水画是我心目中一座座神圣的山峰和大美的坐标,中国历代山水 画名作是国家的珍藏,是真正的国宝。今天,我要努力,我要出奇制胜,我要为国宝增添新的传奇……

徐同喜全息山水系列作品之一

国画巨石的意义

嵩山有:“万山之祖,万水之源,天地之中,五岳独尊”的美誉。它有着5.43亿年历史的地质遗产,这里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嵩山文化底蕴十分浓厚。尤其嵩山的石头,石质独特,被古代帝王称之为:“祥瑞之石,灵性之石,智慧之石。”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徐庄乡西部,大雄山东麓的国画石经当代艺术家徐同喜先生和何家门村何氏三兄弟长期的观测勘查,建厂锯裁,打磨抛光,一批美妙绝纶的奇石珍宝国画石已悄然问世。

本土文化传承一般都由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乡土人文和艺术特色,在石佛纽约当代艺术展上,我第一次亲临其境,看到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的意象,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呈现了彩墨当空的意境。今天重新来看,我又有了惊喜的发现,在三喜堂艺术空间,数幅作品一字排开,艺术家运 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和尝试了新的艺术表达,把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艺术语境,推到了更具当代意义的境地。

中国画的审美建立在重意轻形的基础上,在绘画观念上由形似到神遇,由自习到抒情的写意过程,构成了中国书画合二为一的发展线索。纵观同喜的作品,我发现了 其创作不受形象的约束,接近中国画重写意的精神追求。装置的构成让观者驻足其间,去感受、去思考、去判断、去评论……,要想学做诗,功夫在诗外。中国画到 了一定时期,会不自觉地去呈现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这要求作者:“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中国画是线的艺术,同喜在呈现画外功时, 对线进行了综合的尝试,发现了中国文化不可逾越的底线,那就是书法艺术。由此,自小喜欢书法的他找到了突破的途径。在石佛国际艺术大会上,一“占”成名, 书法由平面走向立体,在时态空间中具有了独立性,艺术家通过笔墨的变化和交融,传递出当代中国画在主动寻找出路,使之同样达到了书画同源、触及自然的文化 深层。

徐同喜全息山水系列作品之二

作者认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应当借鉴书法艺术的韵律、气势和风神,赋于绘画以千变万化、神秘莫测、激情挥写的行动特质,使之升华到诗意的境界和大美的内涵。相 信这些也是所有艺术家的梦想和追求。近期,他以一个画家的视角来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创造,在材料的更新上选择了具有审美特质的巨石,来完善自己的绘画语言, 丰富了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外延。作为本土文化传承人,他从传承和承传的角度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为中国艺术增添了珍贵的新品种。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天津新闻中心书画网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