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书法不是艺术》---宋唯 ◇ 宋唯源山水 ◇ 宋唯源 临 石涛山水书法小

青年画家周文举专访

来源:未知 | 2017-10-07 11:24
青年画家周文举专访




艺术简介

周文举、1976年生,天津市人。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师从霍春阳、何家英、贾广健、等。后拜郭书仁先生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善写意工笔花鸟。
作品曾先后在国内、加拿大、中国台湾、韩国等地举办展览。作品《莲花颂》、《春满神州》2015年7月再次被中国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收藏,并陈列于12号楼(原毛泽东主席官邸)。2015年8月《双鹭飞来作佳景》获大连首届中国画展收藏优秀奖。2015年10月第八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爱此荷花鲜》获优秀奖。出版有《周文举画集》、《当代书画名家》、《周文举国画专刊》等。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画室画家、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

 









周文举画集序
中国传统工笔上溯至战国初萌,以迄两宋笔意,已然臻至一个拙朴自然、雄浑健雅、高逸充盈的难以企及的完美之境。宋以后,写意之风渐盛,工笔代益陵迟,以至涂地。尤其近一个多世纪,西学东渐,世变频仍,中国传统水墨所赖以存续的道统与心境均已丧失。风雅道销,画亦云亡,当此蹄存兔逸之世,工笔何为?
俗话说,文随世变,然变风变雅,先要承认有那个传统在。傅青主有言:“写字一笔不像古人,即不成字。”中国传统工笔有一套极为程式化的语言系统,无论分章布白、随类赋彩、三矾九染等等,所有的变,均是这个基础上的变。袭非踵谬,倒也无妨,绠短汲深,徒唤奈何。
文举君科班出身,天赋聪颖,挹规碑帖,又勤走于津门诸名家门下请益,加之勤勉好学,手不释卷,举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金石笔墨,素楮彩笺,无不涉猎。文举画从宋代院体画中来,有院体画的整饬森严,亦有文人画的情怀意态。又汲取了现代没骨风格、白描淡彩以及装饰构成的一些灵感,汲古但不泥古,简洁而不简单。不要小看了技法的磨砺,《庄子·养生主》曰:“道也,进乎技矣。”如右军写字,一生的悲哀、失败与不平之气,均灌注在字里行间,一笔一划皆可成道。现代人学艺,喜欢从小道上走,或曰抄近道。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子张》)意思是君子不是不可以走小道,问题是“致远恐泥”。走小道容易迷失,走着走着就不见了。河流众多,都入大海,大道就是海纳百川。这也是中庸的说法,对于肯用功的人来说,中庸的路子会越走越宽。
传统艺术这件事,无来历不成,但一笔一划上都站着一个古人,也不成。顾随先生论诗,说一个人有才而无学,只有先天性灵而无后天修养,往往会“贫”;若被古人压倒了,就是“瘟”。真正有出息的艺术家,是在古人的压迫下亦能自由呼吸。画了一辈子工笔,依然在“黄荃富贵、徐熙野逸”的框框里打转,是没出息的。苦瓜和尚早有遗训:“笔墨当随时代”,随时代,首先就要打破水墨自身与当下生活的隔阂,不要在传统水墨那一整套封闭的、循环不已的表意系统里打转转。要有自己的笔墨语言,更要厚植胸次,真正好的东西,是画面背后的修养与内涵。东坡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退笔如山当然是必要的,但要通神,那个“读书万卷”的功夫是必不可少的。
文举人如其名,文气静雅,清静骨灵,其笔触、画面质地亦能显示出他这种内敛、雅洁之静气。他能去除一般作画者随俗邀宠、作张作致的习气,这尤为难得。习气太深,浮名难舍,难养胸中真气,画境亦难精进。画画到一定境界,是很难骗人的,画者个人修为会在点墨之间自然流露。文举画雅而不避俗,对俗雅的分寸拿捏得比较好。传统工笔,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本身即有俗的成分在。郑板桥曾说:写字作画是雅事,也是俗事。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俗到俗世里,倒也不怕,那不是真的俗,那是生活的原样,个人的真气。庸德之行,庸言之谨,匹夫匹妇,人生日用之事,才能真正感动人。“诗三百”是有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因其真而免了俗。最怕的是俗到雅,“只要琴棋书画,不要柴米油盐”。雅俗才是真的俗,俗气。因此,雅不能救俗,只会害俗。什么才能救俗?惟有个人修为。你的修养到没到份上,你的心灵够不够通透,你的手艺有没有新意。何家英先生有句话:“把思路化为笔痕”,也就是画里要有你的真性情、真心。“从宦非宦品,避世不避喧”,(沈约)难得;“文人无事,惟好说诗”,那就真的俗了。
如今,传统工笔之技有勃兴之势,更为年轻的一代画家们在这种院体味道森严的笔墨语言里嗅到了一股悠远的正脉气息和新的可能性。文举潜质非凡,前路可观,愿他养心静气,业精于勤,更进一境。《礼记》曰:“独学无友,孤陋寡闻。”我愿做诤友,挟君之雅量,著我所欲之言。
朵渔
癸巳大寒之日于津门








读周文举花鸟有感
冯延巳词曰,泪眼间花花不言、乱红飞过千秋去。其言词形容和表达都是耐人久久寻味。花虽无言而有意、有色、有盛有衰,花无言而人有感,在画家的眼中花早已不是花,而是与自然交融中美的一种表现。
当代艺术作品因其生命而延续时,大部分的评论早已灰飞烟灭。要表达对周文举的笔墨花鸟作品时,我首先想起这么一段话。当我们面对着自古至今留传下来那些充满着生命与激情的画作时,只想静静的望着它。因为它唤醒人们心中深处最纯粹的情感。我读过别人曾为文举写过的文章,觉得都很好也深有同感无需我在重复多言。而我本人在私下和文举也是很好的朋友。我更想在这里和大家谈论一番艺术立场与观念。我想这也是文举所认同的。中国花鸟画看似易其它绘画门类,但要将片叶孤花表现的天趣飞动、引人入胜,又实为不易。我更认为一副好的画作是有生命的,它可以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也可以冲刷对世俗的厌恶。也正是因为绘画艺术有着这无限的魅力,使得有些不是画家的画家滥竽充数,从中获取利益。
反映中国画坛、、、、民族精神的舞台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同时也催化了百草丛生,物欲横流、包装、炒作、媚眼充斥于民众面前。令人炫目、令人惊慌,真是让人应接不暇。我更认为这是有些只顾炒作卖名的画家该感到惭愧的地方。笔墨手段精神的表达才是目的、将笔墨锤炼到极致并非画作的全部,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每位画家都有不同的笔墨手法、笔下的作品自然也是千姿百态。有的画家是用笔墨表现自然之美。有的画家是用笔墨宣泄内心情感。我读文举属前者。当然画作首先要美‘‘美代表很多不只是单一的视觉更是内心的美好向往’’。文举不断的将自己融入自然,感受它的美感受它的无私与大爱,在不断的磨练和学习中文举更学会了大自然的无私与厚爱。他熟知在这一生中品格的重要性。在文举的画中我们可以看的出文举对大自然地理解和向往,他从画中带我们领略了不曾见过的美丽这是无私,他平易近人不与世俗争宠向往和平这是大爱。可见文举是正在理解自然读懂自然了。这句理解正是文举和大家共同的追求。




















贾广健对周文举的评论
周文举的花鸟画在传统方面曾经下过很多功夫,同时在天津美院系统基础的积累,同时有经过他自己从写生到创作,经过这些年的不断的进取.从他现在的状态有了一个非常大的飞跃,尤其从这几年可以看出他小写意的花鸟工笔花鸟还是没骨技法的掌握上都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对他来说在美院学习的经历,包括他自己这些年从多方面的一个积养,他的作品正处在一个创作上升级的一个阶段.通过近期对他的作品了解从技法成熟的一个状态还是从中国画对于本体一些认识上,我感觉更贴近对于中国画的一个准确的把握这种把握就是从这个中国画所特有的审美精神上,可以看出他有自己理解和自己的追求.
任何一个艺术发展的道路,都是经过不同的一个阶段,我感觉文举他经过了积累和锤炼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以后我想他再去经过写生,通过创作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一些创作,对他个人的提升都会有一些好的作用,通过他的这种不同风格不同技法对中国画,尤其的花鸟画积累和理解,我想他一个阶段解决一个阶段的问题,可以看出文举这种积累逐渐显露出他的一个更好的发展状态.
——贾广健书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天津新闻中心书画网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