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书法不是艺术》---宋唯 ◇ 宋唯源山水 ◇ 宋唯源 临 石涛山水书法小

独托幽岩展素心——访花鸟画家史振岭

来源: 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 | 2016-06-01 14:19

史振岭

又是春暖花开、莺飞草长时,如约来到天津美协副主席、画家史振岭办公室,观赏到他的一幅大写意花鸟画——画家以恣肆雄浑的气势,泼洒自如的水墨,苍劲老辣的线条,表现了山野一隅,奇石兀立,数枝横斜,繁花怒放,鸟鸣其间,一股清新幽雅之气扑面而来。或许是出生并长期生活于乡间的缘故,史振岭身上依然保持着一种质朴、宽厚、淡泊的本色,言谈举止间,绝少虚妄浮夸之气,令人不禁想到他笔下的兰花:独托幽岩展素心,自然香在有无中。

史振岭作品

 

史振岭早年考入于天津工艺美校,毕业后供职于津南区文化馆。其间,曾问教于孙其峰、贾宝珉、阮克敏、侯春林等津门诸名家,又入中央美院花鸟画研修班学习,受教于姚有多、郭怡琮、黄钧、许继莊,转益多师,博采众长,画艺大进。多幅作品入选全国及天津市画展并获金、银、优秀奖等奖项。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天津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画院特邀画家。

 

谈及四十余载从艺经历,史振岭感慨良多,给记者留下较深印象的是: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必须寄情于法度之中,找到与自己精神气质相适应的绘画品格。

史振岭作品

 

漫漫求学路: 博采众长 贵在坚持

 

一个人对艺术的爱好,通常始自孩提时代。史振岭亦是如此。他家在津南北湖村,父亲曾在私塾读书,识文断字,从小鼓励他学习书法。当时,同乡有一崔氏家族,家聘一书法先生,借他几本字贴,便认真临写起来。当时,因家境拮据,无钱买纸,就拿祭奠用的粗糙烧纸练笔。先栁后颜,先易后难,渐渐入门。其实,幼时振岭,更喜绘画。故上学后,专情美术课,并从友人处借来一本《芥子园画谱》,反复临摹,掌握国画基础技法。在小站一中读高中时,他参加了学校美术班,在美术老师郝桂林的引领下,画写生,搞创作,专注痴迷,不舍昼夜。从小站一中到北湖村八里地,他每天中午放学,骑车回家吃饭,吃完便画,画完又骑返校上课。晚上更是秉烛夜战,画兴正浓时,常常忘了时间,不觉天将破晓。

史振岭作品
高中毕业后,史振岭报考了天津工艺美校群众美术专业。这是一个为各区县文化馆定向培养人才的专业。在学期间,史振岭有幸向天津画坛“八老”之一穆仲芹学习花鸟,向李可染的高足赵树松学习工笔人物……他如饥似渴地从恩师身上汲取艺术的营养,不仅学中国画,也学素描、图案、展览设计等,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毕业后,史振岭供职于津南区文化馆。此后数年间,他除组织绘画培训、创作和展览外,一有时间,便专心研习前人笔墨技法,常自闭于室,前画案,后床榻,饮食起居皆足不出户。上溯五代黄筌,吕纪、林良、青藤、八大、石涛、吴昌硕、任伯年以及扬州八怪,下至现当代齐白石、王雪涛、李苦禅、孙其峰诸名家,无不一一研读,精心临写,细细琢磨。不分寒暑,夜以继日,如痴如醉。废纸百余领,用墨十数箱。经常有人问:“史振岭干啥去了?”朋友开玩笑说:“史振岭让废画纸给埋起来了”。对此,他只是一笑置之,甘苦自知矣。1998年,中央美院成立了一个花鸟画研究班,史振岭正欲深造,觉得机会难得,便报考并获录取。受教于姚有多、郭怡琮、黄钧、许继莊诸位名师。“我印象最深的是姚先生,不仅画艺高超,讲起课来也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口吐白沬……那段时间虽然只有三个月,却使我对艺术的理解和领悟上了一个台阶。”

史振岭作品

贵在坚持。回忆当年在工艺美校学习时,两个定向培养的专业,总共有28名学生,迄今坚持专业的寥寥无几,只有他在津南文化馆工作、创作了三十年,直到2009年调入天津美协。三十个春秋,他转益多师,博采众长,画艺日臻成熟,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画家与自然:把握规律   营造氛围

 

“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画画家历来重视写生,而史振岭对写生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不写生,不知大千世界、自然万物之规律;而画到一定程度,写生便成为辅助手段,主要靠经验的积累、理论的支撑和宏观的把握了。多年来,他携友人登黄山,下苏杭,涉巴渝,出三峡,又遍历粤、桂、黔、甘肃省,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揽天地之灵秀,悟造化之神妙。每当身临其境,亲近自然,他都感到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净化。而外出写生最多的是他学画初期的1984年。那一年,他与贾宝珉、杨德树、阮克敏、顾志新等同赴南方举办画展,画展闭幕后前往黄山、苏杭和黄果树旅行写生,最后从贵州到重庆,乘船游三峡,然后从武汉乘火车返津。“那时真有一种拼博精神,”史振岭笑言。“当时我们每人只有150元差旅费,自带200元,一个月的时间,吃的是街头小摊的饭食,住的是一天三块五的旅店,每天背着行囊画具,跋山涉水,身心俱疲;但只要发现一处美景,便兴奋异常,手中画笔随心而动,天地灵气,瞬间跃然纸上。一路奔波,终于登上返程的火车后,才感到浑身象散了架似的,躺在车厢的地板上一动不动了。”

史振岭作品

现在,史振岭仍画写生,但已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因为在长期写生实践中,已经把握了物象的规律和特征,无须再为一山一石、一枝一叶而摹写自然,真正的功夫要下在画面氛围的营造、神韵的捕捉和意境的渲染上。

画家与风格:不事雕琢   升华意趣

在转益多师,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史振岭的绘画艺术在不断追求、探索中形成了自家风貌。在画风上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孙其峰和贾宝珉,后追吴昌硕的大写意,并力求将传统技法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史振岭说,他的绘画之路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盲目地画,大量地画,偏重于技巧的训练;二是有了一定技巧和根基后,尝试一些画幅较大、画面较繁杂的作品;三是笔墨成熟老到后,不故意追求符号,不故意进行雕琢,而追求爆发力和表现力,升华作品的格调与意趣。

史振岭作品

史振岭认为,花鸟画的创作特点,一个是情趣性,一个是精神品位。画家的精神气质不同,作品的格调品位也迥异。所以,画家需要找到适合自己个性气质的精神体现,力求寄情于法度之中,达到“神、妙、逸、能”的境界。

 

纵观史振岭的写意花鸟画,业界对他的评价是:不事雕琢,意趣高雅,苍劲老辣与灵动秀润兼而有之。他常常撷取山野一隅,或断崖间数枝横斜,或山脚下群芳竞艳,青石偃立,枝蔓勾连,飞湍瀑流,啼鸟鸣泉。他的藤萝花鸟更是繁花嫩叶,清新雅秀。老干新蔓,意气纵横,令人观之如春日临窗,生机扑面。他敢于求新求变,在传统笔墨功力中融入现代意识,用笔灵动,锋走八面,点搓、提按、拧转、皴擦浑然一体。线条把控张弛有度,活而不乱,虚实得当,气贯神通,显示出其自幼研习书法的扎实功底。他的大拨墨花鸟,纵横恣肆,酣畅淋漓,花枝叶蔓与远山近石、雾霭山泉融为一体,宛若天成,颇富层次感与厚重感,散发出万物生灵的勃勃生机。

史振岭作品
梅、兰、竹、菊“四君子”,是古往今来花鸟画家最钟爱的表现对象。而在史振岭眼中,“四君子”之首当属兰花。“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的兰花,因其冷雨中挺立、寒风中怒放、幽谷中飘香,而被历代文人雅士视做品格与情操的象征。史振岭也喜画兰,但自觉笔下水墨兰花,少有中意者。直到一日,友人送他一盆移自深山的兰花,仿佛挟着山的灵气、山的清纯、“自然香在有无中”的意境,瞬间便攫住了他的心灵。他当即挥毫泼墨,叶随笔走,浓淡相宜,一两片大叶穿插摇曳,笔断而意连;素白的兰花点缀其间,清秀淡雅,顾盼生情。而只有细细观察、品味,才能悟出内中妙处,表现出兰花“独托幽岩展素心”之美。正如苏轼诗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史振岭作品

画家与气质: 耐得寂寞   方成正果

 

史振岭认为,画在某种意义上是画家灵感和心灵的映照。一张宣纸,可以有无限的表现空间,可以对平凡的事物进行深层的审美挖掘和人文关照。这就需要画家有一颗沉静的心。静能生慧,静观、静赏、静悟,沉静方能打开视觉、开启听觉,用全身心去感觉气味、重量、质地、形状和色彩,为自己积聚丰富的人生感觉。相反,一个心情浮躁的画家,是表现不出花和叶的灵动与美的。在一个嘈杂的环境里,只能产生应酬之作、低劣之作。心不静则画不静。心情浮躁的人尤其画不了工笔画,因为耐不住寂寞;但太沉静了,又画不了大写意,因为缺乏激情。所以,画家的最佳状态应当是“动静相宜”。画如其人。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必须寄情于法度之中,找到与自己精神气质相适应的绘画品格。真正的艺术家,不会将自己置于安逸、固定的生活环境,他必须在题材内容的广度、文化语境的深度、视觉形式的力度、墨色元素的强度等方面均有自己的探索追求,才能永葆活泼、健康而年轻的生命力。

史振岭作品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史振岭无论身在基层,还是走上美协领导岗位,皆为人宽厚平和,淡泊名利,不事张扬。现在,他除了努力做好美协的日常工作外,还要求自己多看、多走、多读、多写、多交流,以便不断提高理论和文化素养。去年岁末,津南区拟为史振岭举办一次个人画展,他觉得不妥,建议举办一个“津南区迎新书画精品展”,让更多书画人才一展风采。是的,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微信订阅号画家素材来源于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画畵》杂志社。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的书画知识以及画家风采!

来源 :  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  作者:杜仲华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天津新闻中心书画网编辑 :